1、傳說一

"去年今日此門中,人面桃花相映。人面不知何處去,桃花依舊笑春風"。崔護的這首桃花詩就講述了一段動人的愛情故事。崔護是唐朝的一介書生,他于一年的清明時節去郊外踏青,在一農舍旁偶遇一美貌少女,此時少女的面頰被院中盛開的桃花映襯得分外嬌艷。崔護向這位少女要了一碗水喝,才戀戀不舍地離去,過后卻久久不能忘懷少女的美麗容顏。

第二年清明,崔護又來到少女所住農舍,卻只見桃花不見美人,原來少女竟因思念他抑郁而逝了,崔護大痛。有位仙人感于此,讓那少女復活了,成全了一樁美好姻緣。桃花遂成了這動人愛情的見證。

美艷的桃花時常與美人聯系在一起。傳說唐明皇和楊貴妃都喜愛桃花,禁苑中種桃花千株,每到桃花盛開,他們會于桃園時,皇上都要摘枝桃花插于貴妃頭上,說"此花最能助嬌態"。

2、傳說二

在我國民間還流傳著這樣一個傳說:夸父追日,臨死前將神木拋出,化成了一片桃林。我國最早的春聯都是用桃木板做的,又稱桃符,到今民間還認為桃木制品可驅除鬼怪,辟邪。而桃則寓意長壽,給老年人祝壽,送上一盤壽桃,以表示祝老年人健康長壽。

3、傳說三

南朝劉義慶的《幽明錄》里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。漢明帝時,剡縣人劉晨、阮肇一起進天臺山采藥,迷路山中,餓得半死。忽遠望山上有一桃樹,就上山摘桃充饑,身體馬上健旺。又臨溪飲水,見上游流下蕪青葉和一個杯子,杯中留有胡麻碎粒,估計附近有人家。

過山見溪旁有二淑女,艷麗無比。二女邀劉、阮到家。家中陳設華麗,侍女很多。請劉、阮吃胡麻飯、山羊脯和美酒,夜間分別陪在帳中歇息。半年后,春天來臨,二人想念親人,二女只好送他們回去。到家中,親友早已亡故,最后問到七世后的孫子。

4、傳說四

在與桃花有關的傳說中,陶淵明的《桃花源記》影響最為久遠,其中描寫道……桃花林,夾岸數百步,中無雜樹,芳草鮮美,落英繽紛,漁人甚異之;復前行,欲窮其林。

林盡水源,便得一山,山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,阡陌交通,雞犬相聞……陶淵明這位"不為五斗米折腰"的高人雅士,為人們塑造了一個令人神往、千古不朽的理想之境,不知激勵和影響了多少代志士仁人和追求美好生活的人們。

5、花語

桃花的花語含義是愛情的到來,人們說的桃花運就是這個意思,想擁有甜蜜的愛情就可以向桃花許愿。桃花還有著贊揚女子美麗容顏的意思,常常會用面若桃花來形容。桃花送給老師代表著桃李滿天下,感謝老師多年無悔的傳授知識